鸡西市石墨产业开发力保绿水青山

2020-07-17 10:21:21521鸡西市普晨石墨有限责任公司

 入冬后第一场大雪,北国一片银装素裹。在鸡西市麻山区的石墨开采矿山,昔日的废弃矿坑正在一个个治理、恢复植被;今年春秋两季新植的樟子松、沙棘,在棉团一样的雪中透着绿意,生机盎然。一手抓加大环保投入,一手抓还清历史欠账,这是鸡西市近年在打造“中国石墨产业之都”中坚持不变的原则。

  昔日矿坑变绿洲

  从1936年开始的柳毛石墨矿算起,鸡西的石墨开发已有77年历史,期间经历了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两次“开发热”,逐步形成了恒山、麻山两个石墨开发核心区,并于近年作为打造“中国石墨产业之都”的“双胞胎”,规划为石墨新材料产业园区。

  但直到本世纪初,鸡西的石墨开发还基本停留在“原字号”上,特别是历史上的盲目开发、无序开发,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,已成为人们心头的“隐痛”。

  “既要金山银山,也要绿水青山。”麻山区委书记杨柏春表示,作为一方党委政府,必须肩负起保护环境的历史责任,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。

  今年,麻山区采取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包保、企业负责恢复治理的方式,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,累计投入资金45万元,在春、秋两季恢复治理了18个历史石墨开采废弃矿坑,共回填土石方65万立方米、植树造林13万株。通过恢复治理,130余亩荒凉的废弃矿坑又重新披上了绿装。

  浮选车间零排放

  “近年,环保部门加大对石墨选矿的环境监管力度,全市所有企业都在烘干、筛分等环节上齐了环保设施。”市环保局副局长匡宏兴介绍,鸡西针对烘干车间烟尘问题和烘干车间、筛分车间、包装车间粉尘污染问题,已将石墨选矿企业原始的“烘干炕”烘干工艺全部取消,或改为煤气发生炉通过燃烧煤气进行烘干,或改为型煤炉进行烘干,或改为链条炉+布袋除尘器进行烘干,基本解决了烟尘污染。

  在恒山、麻山生活的人们,对石墨又爱又恨。爱它是因为石墨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柱,很多人以它赖以生存;恨它是因为石墨粉尘又轻又细,简直无孔不入。早些年各石墨企业由于工艺落后几乎“裸”生产,浮选车间开放、包装场地开放、运输过程开放,石墨粉尘随风飘扬污染环境。

  两年来,麻山区要求各石墨企业“关门”生产、包装,“密闭”存放、运输。各家企业均投入150万元至200万元强化环保,采用水膜除尘、煤气发生炉等方式治理烟尘;以布袋除尘方式治理粉尘,采用生产水循环利用方式节约用水、减少废水排放。当地环保部门不定期进行日查、夜查,发现有生产车间、包装车间密闭不严的、直排废水的一律关停整改。

  一位石墨选矿企业老板告诉记者,通过布袋除尘这一环保措施,不仅解决了石墨粉尘污染环境问题,而且企业还有了意外“收获”之喜。据介绍,每户企业仅布袋除尘一项,每月可收回50吨优质石墨。正因为有了这样可观的经济效益,所以,在鸡西的石墨选矿企业,加大环保投入,已逐渐成了企业的自觉行为。

  恒山区强化石墨生产企业监督管理,建立了安监、工信、环保等监管联动机制。针对企业在安全生产、环境保护、职业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指令,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措施,限期整改;对拒不执行监管指令及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一律停产停业整顿。2011年以来,东北亚矿产资源有限公司、普晨石墨有限责任公司、环宇石墨选矿厂、富祥石墨制品有限公司、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石墨采选、加工企业累计投入3400万元用于环保除尘设施的改造,石墨采选、加工全部实现零排放。

  尾矿库区全封闭

  今年的11月初,麻山区委、区政府得知有一种技术可以固化尾矿砂,其硬度媲美高标号水泥,还能在修路中打“水稳层”、生产人行道板,不禁如获至宝。他们千方百计与厂家建立联系,正在着手引进这一技术,根治石墨尾矿砂二次扬尘问题,变废为宝。

  这是鸡西在石墨开发中坚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又一佐证。

  据麻山区副区长刑宝贵介绍,为确保现有10户石墨浮选加工企业安全生产,该区近两年进一步加大石墨浮选尾矿库整改治理力度,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,按照行业管理标准和要求,全面加快了尾矿库改造步伐。整改治理期间,他们专门聘请省、市专家对10座尾矿库全部重新进行设计,并依据设计要求逐个进行了升级改造。目前,经过省、市安监局组织专家组联合验收,已有7座尾矿库达到了设计要求,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,石墨尾矿水实现闭路循环、做到“零排放”;剩余3座尾矿库也正按照设计要求加紧升级改造,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石墨尾矿水闭路循环、做到“零排放”。

 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,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石墨资源,并将已开采的石墨资源吃干榨净,在鸡西各地已形成共识。各地积极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,开发尾矿砂综合利用项目,仅以麻山区为例,目前已先后建起的奥宇广厦砖厂、鹤利达砖厂,利用尾矿砂和粉煤灰生产各种空心砖、特种砖、建筑用砖、陶瓷玻璃球等产品;正在拟建的滨隆新型建筑材料公司,可以将石墨尾矿砂利用到70%以上。